便利口岸通關應開快車 文:吳桐山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6月26日在立法會的一番話,令很多經常往來港深兩地的人都感詫異。鄧炳強在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稱從深圳方面了解,羅湖口岸的改造範圍,只限深圳一側,不會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即「兩地一檢」,也沒有計劃將東鐵綫引入深圳。

鄧炳強
鄧炳強

翻查一個月前的報道,當時真的有本地報章,很確實地說《羅湖口岸重建 擬接東鐵實現「一地兩檢」》。記者是參加了深圳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媒體到各區開展調研採訪後所作的報道,其中提及「羅湖區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到,將全面增強口岸軌道交通能力和公交線路覆蓋,全面構建深港一體化交通網絡。其中明確提出,推動香港東鐵線北延至羅湖口岸,引入贛深高鐵、廈深鐵路等線路,暢通香港與內地的雙向聯繫。」

自從香港實施「愛國者治港」以來,施政暢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今年是頒布五周年,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不斷提速。推動兩地的口岸通關便捷化,無論是政治上、經濟上還是民心上,都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因此報章如此報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但為何一個月之後官員竟然否認呢?

鄧炳強在回覆中解釋,改變現有口岸的查驗模式,要建基於不影響現有運作,牽涉問題較新口岸複雜,所以兩地政府須仔細規劃,確保口岸設計、客流規劃等配套,都能配合才可考慮。這是一個解釋,但仍然不能釋除市民的疑慮。「一地兩檢」或「兩地一檢」,要改變當然要涉及兩地政府,但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模式,在港深、澳珠之間都已經有很多先例,既然西九龍口岸可以做、橫琴口岸可以做,我知道是要兩地協調,但竟然連實施的時間表都沒有?難道幾年都搞不成?

從更深一層來說,我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化,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之間,有必要設立一個共同的平台來對外宣示、執行他們的政策,共同對公眾負責。因為很多事情,不是一地可以辦成的,必然涉及兩地政府,但只要涉及兩地,就很容易出現一種不透明的情況。最典型就是便利化通關,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明確提出的要求,但規劃頒布五年以來,說實話進展聊聊。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香港這邊不願意、還是深圳那邊不願意,還是大家就某些問題談不攏?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

政府有責任需要向公眾交代,香港這邊的官員,經常都要面對傳媒或議員的提問;同樣地,深圳那邊也有其行之有效的發佈機制和接受群眾的質詢。但一旦涉及跨境,就容易出現諱莫如深的情況,兩邊都不好意思說卡在哪裡,免得說出來令對方覺得「擺了誰上檯」。

其實兩地就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設立了一些專班、專組,而且定期開會。但這些會議的會後,兩地政府不會一起面對傳媒和公眾提問。其實要搞清楚問題出在哪很簡單,就是要有一個兩地政府官員共同坐在台上的記者會,一起把問題說清楚。現在的問題是,香港特區政府回答香港市民的問題,深圳市政府回答深圳市民的問題,那麼誰回答大灣區居民的問題呢?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